“白名單”只是個開端
作為影響力輻射全國的芯片重鎮(zhèn),上海芯片公司生產重啟的進程也牽動著上下游產業(yè)鏈的心,就在4月16日,上海經信委發(fā)布了《上海市工業(yè)企業(yè)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首批復工復產的666家重點企業(yè)“白名單”也隨之對外公布。
在這份首批“白名單”目錄里,至少六十多家公司與集成電路緊密相關,中芯國際旗下復產的有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與中芯南方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上海華虹被列入名單的就有華虹宏力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上海華力微電子有限公司以及上海華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包括芯片材料、封測、設備和代工制造等重點企業(yè),可以看出,集成電路在這份名單里的優(yōu)先級與汽車制造同樣重要。
幾乎與上海同時,蘇州昆山也發(fā)布了第一批復產名單,多家芯片公司都在名單之中。但是,一紙白名單只是生產重啟的通行證,疫情重壓是一場持久戰(zhàn),“開工率”也只是衡量生產向好的一個維度,復產后的供應鏈困境和其它難題,或許要比封控時期更為復雜。
在4月19日舉辦的臺灣2022 ERSO Award頒獎典禮上,友達光電董事長彭雙浪在媒體采訪時剛好提及了上海疫情,在他看來,這一輪疫情封鎖對臺灣的影響要遠比去年遭遇限電時更加嚴重,即使目前已放寬了部分企業(yè)的復工限制,但供應鏈想要恢復以往的正常水平,至少也需要一個季度的時間。
時間是一方面,但他同時也透露了一個現實困境:人力不夠,供應鏈層面的物料和上游材料也很難到位。
再拿芯片制造舉例。
芯片測試對儀器設備的要求較高,幾乎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員工駐扎工廠,疫情之下如何保證人力到位?在某些勞動密集型生產車間,如何避免封閉工廠的相互感染?如若上游供應商生產停滯,或是物流難題長期存在,零部件庫存見底,又該如何做好采購方面的Plan B?
值得一提的是,影響芯片產業(yè)的不只是生產,還有消費電子產品等的市場需求?!禖次元》認為,這次上海疫情帶來的后續(xù)影響,肯定比兩年前的武漢更嚴重,對芯片產業(yè)鏈的沖擊也是長期的,且不確定性較多。
一方面,是武漢疫情與城市封鎖不像上海這樣拖累整個長三角,可以參考對蘇州制造業(yè)的沖擊。
另一方面,補償性和后延性消費也將降低。2020年下半年車市增長,有疫情促使擁車意識提升、拉高首購需求的因素,微型電動車爆炸式增長就是其中體現之一,上海這次的后續(xù)補償性消費會因經濟損失更大而受影響,包括與芯片相關的消費電子與汽車。
芯片的一場硬戰(zhàn),還在后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