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20年1月7日,特斯拉首輛國產Model 3位于其上海工廠正式下線。而從過往兩年乘聯(lián)會所公布的數據來看,單車型累計銷量分別超過了13.7萬輛、15萬輛。
老實說,如此強勢的表現(xiàn),無疑是令諸多旁觀者所眼紅的,進而也催生出一個略顯悲觀的觀點:它的到來,徹底堵死了自主品牌同類型純電轎車的前路。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在我心中,答案是否定的。作為論據,同樣就乘聯(lián)會銷量而言,在特斯拉Model 3的身后,比亞迪漢與小鵬P7也在緊緊追趕。過往兩年,前者累計銷量分別超過4萬輛、11.7萬輛,后者累計銷量也分別超過1.5萬輛、6萬輛,漲勢均十分良好。
顯然,數據不會說謊,有些擔憂完全是多余的。三款新能源轎車之間的內部競爭必然存在,可它們真正所共同沖擊的,反而是類似大眾帕薩特、豐田凱美瑞、本田雅閣,這些長期占據傳統(tǒng)燃油車市場的“合資霸主”。
種種跡象也在證明:新能源轉型的迭代浪潮,已然到了愈演愈烈的地步。這一次,只要自身產品力足夠出色,就能從中“分羹”。
而就在近日,作為全新賽道中的佼佼者,比亞迪旗下的又一款“王炸”車型——海豹,正式開啟預售。它的槍口,除了直指特斯拉Model 3,同樣也瞄準了那些傳統(tǒng)燃油車競品們。
用戶的認可,就是最大褒獎
“比亞迪是不是剛剛發(fā)布了叫做海豹的新車,樣子有點好看,感覺比特斯拉Model 3更香?”
“長續(xù)航版車型的CLTC續(xù)航竟然超過700公里,而且只需要26萬?四驅版車型零百加速3.8秒?”
絕不是杜撰,就在比亞迪海豹正式開始預售,并宣布共推出四個版本車型,分別為:預售價21.28萬元的標準續(xù)航后驅版精英型,CLTC續(xù)航550km;預售價22.58萬元的標準續(xù)航后驅版尊貴型,CLTC續(xù)航550km;預售價26.28萬元的長續(xù)航后驅版,CLTC續(xù)航700km;預售價28.98萬元的四驅性能版,CLTC續(xù)航650km。
作為身邊的友人,已經有不止一位立馬前來詢問有關這款新車,更加詳細的參數配置信息。并且在與他們交流的過程中,十分驚喜地發(fā)現(xiàn),該群體的畫像都是非常年輕時尚、推崇“顏值即正義”甚至熱愛駕駛與操控的首購用戶。
而這恰恰與比亞迪海豹想要營造出的產品調性不謀而合。同時,也從側面印證其自身主打“運動”的車型標簽,已然收獲了來自終端消費者的諸多認可。
并且數據不會說謊,自北京時間5月20日下午四點正式開啟預售,到同天晚上十點,從比亞迪官方公布的成績單來看,海豹的預售訂單就達到了十分驚人的22,637輛。而截至目前,仍在非常迅速的累積之中。
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上述種種向好背后的根本原因,離不開其自身實力的足夠出眾。僅以預售發(fā)布會所掌握的信息來看,誕生自e平臺3.0的比亞迪海豹,手中首先握有的最大“王牌”,當屬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
相比目前行業(yè)中主流的CTP無模組電池技術,其將電池上蓋與車身地板進一步合二為一,從原來電池包“三明治”結構,進化成整車的“三明治”結構。動力電池系統(tǒng)既是能量體,也是結構件。融合過后,不但簡化了車身結構與生產工藝,也是對傳統(tǒng)車身設計的一次變革。
通過介紹得知,CTB刀片電池包的結構靈感,來自“蜂窩鋁”結構。一排排的刀片電芯組成的結構就如蜂窩芯,通過上蓋板和底板組成類蜂窩結構。這讓CTB刀片電池包的結構強度得到突破,能夠順利通過50噸重卡碾壓的極端測試。
同時,CTB技術實現(xiàn)了車身與電池系統(tǒng)的高度融合,海豹整車扭轉剛度40500N·m/°,正碰結構安全提升50%,側碰結構安全提升45%。
并且得益于CTB刀片電池包的安全和結構強度,比亞迪海豹的性能指標,也同樣得到了肉眼可見的優(yōu)化。畢竟,高扭轉剛度意味著車輛在各種工況下,形變量更小,車體響應更快,車輛彎道操控體驗有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