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電動車的主旋律都是降價,但從今年開始唱“反調(diào)”了。
從目前的漲價情況來看,特斯拉以及小鵬、理想、零跑等國內(nèi)新勢力漲幅最大。例如零跑C11漲幅在13%-15%;特斯拉漲幅最高的車型是Model Y,各車型漲幅保持在8%左右。
小鵬汽車補貼前售價上調(diào)1.01-2.0萬元不等,但由于主銷車型P7部分車型補貼前售價超過了30萬,所以不再享受國家補貼,導致最大浮動也超過3萬元,最高漲幅接近10%。
理想汽車創(chuàng)始人李想在社交平臺解釋完漲價原因之后,也跟著調(diào)整了理想ONE(參數(shù)|詢價)車型售價,從4月1日零時起上調(diào)1.18萬元,調(diào)整后最新售價為34.98萬元。
對于這波集中漲價,李想在某社交平臺解釋說:“目前來看,和電池廠商已經(jīng)合同確定了二季度電池漲價幅度的品牌,基本上就都立刻宣布了漲價。還沒有漲價的,大部分是漲價幅度還沒談妥的,等談妥后也普遍會立刻漲價。”
全國乘聯(lián)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此前很多車企與電池供應商的年度供貨協(xié)議價鎖定較低,車企壓力并不突出,但是部分電池企業(yè)今年改變了價格談判規(guī)則,價格每季度談定,并有價格開口,因此在動力電池漲價后簽訂新訂單的車企壓力非常大,只能通過漲價來緩解成本壓力。”
經(jīng)過多年悉心培育的新能源市場,已經(jīng)從政策驅(qū)動轉(zhuǎn)向市場拉動的新階段。沒想到在經(jīng)歷了疫情、芯片短缺的沖擊后,動力電池原材料又成為了新的挑戰(zhàn)。面對如此局面,不少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這一封封上調(diào)價格的公告,會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信心。
『理想ONE』
“很多車企其實在尋求一個價格漲幅與市場需求的平衡點,在供應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下,漲價是一個可行的選擇。舉個例子,以5%的漲幅,如果能留住80%的潛在消費者,那就值得去嘗試。相對的,即使不漲價,很多車企目前也很難滿足80%的潛在市場。”汽車分析師劉明(化名)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