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為了與HI模式車型作出明確區(qū)分,顯然建立新品牌的必要性也很突出。想想未來AITO車型在搭載上華為最強駕駛輔助系統(tǒng)之后,其高度純正的“華為味”,是不是會比阿維塔11這類HI模式車型,更能打動到華為受眾呢?
反觀華為也必然認識到品牌地位的重要性,市場對于新品牌的接受度,可能比起搭載華為技術的奇瑞、賽力斯、江淮車型要更加突出,而合作車企賣得多,華為從中的銷售分成、零部件銷量也會增加,這是一個雙贏的選擇。
此外即便要建立新品牌,奇瑞、江淮等合作車企只要把原來的4S店“改頭換面”即可,其中此前賽力斯就是這樣換裝為AITO門店,使得總體成本和渠道鋪設速度均能取得不錯的平衡。
由此可見,AITO模式是可復制的,也是很大幾率被后來者復制的。
考慮到此前余承東一方面坦承“HI和智選車模式都不是華為造的車”,希望大家放下戒備華為的心,另一方面還說到了“要通過AITO做一個樣板,定一個體驗的標桿,讓更多車廠看到這種競爭力,做更多合作”。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與華為深度合作的車企將很有可能將借助華為的力量,未來將以全新品牌身份再戰(zhàn)江湖。
由于此前對華為在車企合作中的身份定位不明,常在供應商和借賽力斯代工造車之間搖擺不定,所以過去聽到華為說“要幫助深入合作的車企,打造成盈利能力最強、商業(yè)最成功的車企”,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