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車之家 發(fā)布于 2015-12-29 14:18
今晨,記者從世界銀行獲悉,在其最新發(fā)布的報告中指出,中國正成為一個重要的汽車電動化“創(chuàng)新實驗場”。報告對中國政府為促進電動汽車發(fā)展而制定的新能源汽車發(fā)展規(guī)劃,以及為2009年啟動的“十城千輛”節(jié)能與新…
顯示全文
-
電車之家 發(fā)布于 2015-12-29 12:57
根據PIKE?Research?的一項最新報告預測,2010年至2015年的五年內,世界插電式電動汽車(PEV,含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總體銷量將達到320萬輛,2015年世界PEV銷量將超…
顯示全文
-
電車之家 發(fā)布于 2015-12-29 12:14
力圖有所作為的馬自達正悄然進行高層變動。上周馬自達中國總裁山田憲昭退休,隨后馬自達中國事業(yè)本部長渡部宣彥升任馬自達執(zhí)行董事,同時出任馬自達中國總裁。渡部宣彥…

顯示全文
-
電車之家 發(fā)布于 2015-12-29 11:48
[attach]135685[/attach]眼睜睜看著奧迪、寶馬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奔馳終于坐不住了。今年以來,奔馳中國的“內斗”不斷,從大刀闊斧地人事變動,到怒斥中國經銷商“不作為”,再到傳言已啟…
顯示全文
-
電車之家 發(fā)布于 2015-12-29 11:31
價格的混亂要從渠道說起。?長期以來,奔馳在華存在兩大營銷渠道:奔馳中國和北京奔馳,分別負責進口奔馳和國產奔馳的銷售。兩條渠道不但不能形成合力,還經常上演進口車和國產車之爭,造成奔馳在華價格體系混亂,引…

顯示全文
-
電車之家 發(fā)布于 2015-12-29 11:29
總銷量表現數據顯示,2012年奔馳在華銷量19.62萬輛,遠低于寶馬的30.31萬輛,連奧迪(40.28萬輛)的一半都沒有達到。?更糟糕的是,在增長率上,奧迪同比增長29.6%,寶馬更是高達40%,而…

顯示全文
-
電車之家 發(fā)布于 2015-12-29 10:55
3月24日,中國首份無悔減排報告——《中國無悔減排政策:給力低碳城市發(fā)展》報告出爐,報告指出,城市化是中國無悔減排的重點,報告為中國低碳城市發(fā)展提出了六大無悔措施。?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該報告由經濟…
顯示全文
-
電車之家 發(fā)布于 2015-12-29 10:13
?據韓國亞洲經濟報道,作為環(huán)保能源產業(yè)的一環(huán),韓國政府明年初將購買170多輛電動客車,投入到地方城市中。但據了解,并沒有一輛車“madeinKorea”。韓國濟州島西歸浦市客車承運商東西交通,近日同去…
顯示全文
-
電車之家 發(fā)布于 2015-12-29 06:07
[attach]133361[/attach]保時捷中國2013年6月9日發(fā)布重要人事更替消息??現年51歲的潘德旭(DeeschPapke)將接替現年56歲的柏涵慕(HelmutBroeker)繼任…
顯示全文
-
電車之家 發(fā)布于 2015-12-29 05:28
朱佳俊是Google最牛的自動駕駛汽車團隊(Google兩個最炙手可熱的項目之一,另一個當然是眼鏡)的核心成員。6年前還在UVA上學的時候,他利用暑假來到GoogleStreetView(街景)團隊實…

顯示全文
-
電車之家 發(fā)布于 2015-12-29 02:55
新西伯利亞州政府新聞處昨天宣布,中國雷天能源集團和俄羅斯納米技術國家集團計劃在新西伯利亞實施電動車鋰離子電池生產項目,項目造價為139億盧布。合資的鋰離子技術公司(Liotech)已經于2010年2月…
顯示全文
-
電車之家 發(fā)布于 2015-12-29 02:27
[attach]131209[/attach]2012年末廣州車展前后,法拉利中國傳播總監(jiān)溫立元“秘密離職”,至今,這一職位空缺了半年,“我們也在等待新任領導的到來”,法拉利中國內部人士表示。??[a…
顯示全文
-
電車之家 發(fā)布于 2015-12-29 00:56
5月13日,寶馬公布了今年4月全球銷量數據。該集團上個月全球銷量同比增長6.8%至15.5萬輛,在中國市場同比增長11.4%至3萬輛。中國超過美國成為當月寶馬集團銷量最高的單一市場?!?/p>
顯示全文
-
電車之家 發(fā)布于 2015-12-29 00:19
這座充電站屋頂配置了太陽能光伏發(fā)電系統,投資約1100萬元,分兩期建設,總占地面積7.42畝,一期配置8臺充電機??赏瑫r為8輛電動汽車充電。該充電站的建成使我國在推動能源結構優(yōu)化,為電動汽車提供清潔能…
顯示全文
-
電車之家 發(fā)布于 2015-12-28 23:54
人們曾經認為,在可預見的幾年內,對世界汽車制造商最大的威脅來自于中國競爭對手(以及少數的有國際化野心的印度企業(yè)),但到目前為止,這一景象并未實現。按照政府部門1994年在北京的計劃部署,中國現在應當擁…

顯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