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飛凡和智己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上汽新能源高端化的兩條并行路線。
飛凡在尚未獨立之前,代表著以油改電為基礎(chǔ),基于原有燃油車資源做品牌向上的路線;而最新成立的智己汽車,代表著從起步階段就完全獨立運營、自主研發(fā),落地即高端的路線。
業(yè)界有個說法是,或許是由于上汽并不確定究竟哪條路能走通,反正身為國企也是“財大氣粗”,干脆兩條路都走走試試,走錯了大不了再轉(zhuǎn)型唄。
飛凡汽車的獨立運營,也側(cè)面印證了將新能源與燃油車混為一談,這條路是很難成功的。
長城汽車?yán)习逦航ㄜ娨苍S最能理解這一點,在一次采訪中他曾說:“拿燃油車資源做新能源,要涉及大量的人員與體制轉(zhuǎn)型,費時費力,遠(yuǎn)遠(yuǎn)不如重新成立一個新品牌來得劃算。”
不過,話題回到飛凡與智己,根據(jù)二者的品牌定位論其在上汽集團中的地位。顯然,智己是“大兒子”,而飛凡汽車頂多算個“二兒子”。
定位中高端的飛凡,論低端不能比名爵低,而論高端又不能比智己高,可以說飛凡被名爵和智己夾在中間,也就變相增加了飛凡產(chǎn)品定義的難度。
這次飛凡R7并未第一時間公布價格,只給了30-40萬元這區(qū)間,這種模棱兩可,可能與智己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在智己的首款高端車型L7即將交車,距離“開門紅”僅一步之遙時,卻半路殺出來個飛凡R7“搶風(fēng)頭”。
單論硬件配置的話,飛凡R7在很多方面都是要優(yōu)于智己L7的。雖然智己L7軸距長達(dá)3.1米,但飛凡R7作為一款SUV,在空間上未必會比智己L7差。況且飛凡R7能換電,但智己L7不能換電,這也是飛凡R7的一大優(yōu)勢。這些因素都會讓智己L7十分尷尬,同時也會讓飛凡R7的定價變得十分困難。